街市裏的滄海遺珠
職人自創壽司店
位於翠屏街市一樓的「鋑壽司· 串燒」,由80 後壽司師傅阿俊(鄭家俊)創立,開業至今三年間由外賣店擴充成為堂食餐廳,而且在區內薄有名氣。在舊式街市經營壽司店,可能有點挑戰傳統, 但亦是其賣點所在。阿俊的故事,離不開這個社區。
踏進「鋑壽司· 串燒」,只見鄭媽媽忙於招呼客人和收銀,而她與街坊也十分稔熟,每位客人的口味倒背如流。鄭爸爸每天早上六時就回到餐廳準備食材,一手包辦午市前的準備工夫;阿俊的叔叔及阿姨則負責打點店面,加上女朋友每天下班後就到餐廳廚房幫忙,應付較繁忙的晚市,可謂全家總動員,支持阿俊的事業。
壽司店用餐位置橫跨兩個舖位,廚房則獨佔另一舖位。一到午市,學生蜂擁而至,魚生飯轉眼一掃而空。落場空檔,阿俊則忙於準備晚市較為繁複的菜式,例如製作十數層的玉子燒,以及烹調魚湯烏冬所用的魚湯。
跟正統日本壽司師傅學藝超過十年,阿俊對食物品質有一種執著。看似平平無奇的醬油和壽司醋,原來是他親手調製。阿俊指出,店舖已有一批包括外區客的忠實擁躉,更有顧客由沙頭角遠道而來光顧晚市廚師發辦壽司,「所有魚生都由我親自訂購及監控品質,每天由福岡空運到港。食客一般最擔心街市環境衞生,所以我每天會花上數小時進行清潔及消毒,務求令客人食得安心。」
成功背後,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。阿俊曾是頑皮學生,踏入職場早年做事不上心,喜歡晚上外出喝酒消遣,與現在成熟穩重的形象大相逕庭。轉捩點是數年前,阿俊檢查身體時發現胸口有一個13 厘米闊的腫瘤,療程需開出一個30 厘米長的洞口。阿俊憶述說:
等待病理化驗結果的日子最熬人,亦驅使我思考人生目標,學會珍惜所有。最後幸好證實腫瘤是良性,當下有重獲新生的感覺,於是下定決心,要利用自己所長幹一番事業。
街市租金相宜、近民居、交通方便,而且「做生不如做熟」,阿俊在鄭媽媽鼓勵下,在居所樓下的翠屏街市創立壽司店。開店初期有街坊對其前景並不看好。然而,店舖得到鄭媽媽充當「品牌代理人」,與鄰里打好關係,並由阿俊主理出品,很快打響名堂。
遇上天氣轉變,胸口手術疤痕仍感痛楚,阿俊亦沒有自怨自艾,「我覺得有責任支撐這個家,做事要勤力,不怕辛苦。」阿俊的目標,是在翠屏邨或觀塘區開設一間正統的家庭式日本料理店,「希望街坊不用跨區,都可以相宜的價錢品嚐中環級數的靚刺身。」
翠屏壽司與中環壽司大不同
為配合食客口味及期望,阿俊下過一番功夫。一般中環高檔壽司店的壽司飯量較少,魚生一般也不會太大塊;然而回到翠屏,壽司飯量特意加大,魚生亦較為厚切,看起來更「抵食」。